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> 正文
郑贞良:垃圾场上写春秋
2021-07-03 10:05:00 卞军凯 来源:东南网 责任编辑:林瑶

东南网7月3日讯(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李白蕾)“非常有幸能亲眼见证建党百年盛会。我只是普通的一线环卫工人,感谢党和人民给予我这么崇高的荣誉,这个荣誉属于20多年来为福州红庙岭建设作出过贡献的每一个人!”1日上午,全国优秀共产党员、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生产科副科长郑贞良,应邀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,会后他激动地说道。

郑贞良是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最早的重型特种机械操作手。1995年10月,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投入运转,郑贞良开着第一辆重型机械车进入垃圾填埋场,在“垃圾堆”里一干就是20多年。红庙岭垃圾场每天要处理垃圾5000多吨,每天清晨四五点,郑贞良都要驾驶着他的重型特种机械铲车,在堆积如山的垃圾旁,将垃圾铲起、填埋、压实,来来回回。

“刚到垃圾场的时候,被臭味熏得吐了一次又一次。”郑贞良回忆说,日日与垃圾山为伍,自己“臭到了毛孔”,“有一次我去营业厅缴话费,刚走进去,柜台内外的人纷纷大叫:‘哪来这么大的臭味啊。’我脸红到脖子根,急忙交了费逃回家”。郑贞良的妻子高秀琼也说,郑贞良换下来的衣服要用肥皂水浸泡个把小时才能去掉臭味,所以他下班后一般很少出门,怕熏着大家。

每天一身臭,郑贞良也曾后悔过。“可当我坐进驾驶室,迎接第一辆垃圾车进场时,心情又平静了下来。既然干上这一行,就要干出个样来,因为群众需要我。”他说。

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,生活垃圾量大幅增长,加班加点成了郑贞良的工作常态。这些年来,为了工作,郑贞良没在家吃过一次年夜饭,没看过一场春晚。有一年除夕,女儿生病发烧,他带着女儿到医院挂点滴,下午3点多就匆匆回家,用开水泡了小半碗米饭,吃完后直奔红庙岭。

冬去春来,郑贞良驾驶着他的机械铲车,把红庙岭当成了他的“战场”。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,他被推荐为火炬手,活动结束后,他放下火炬就急匆匆赶回去补班。“结婚那几天,他也只是与工友换班。我生孩子那天,他仍然没请假。这20多年,他就没误过一天工。”高秀琼告诉记者。

在红庙岭,特种机械操作手基本都是郑贞良培训出来的。“操作这个大家伙需要技术,作为特种机械班班长,郑师傅总是毫无保留地向大家传授经验,给大家做榜样,带动大家把技术钻研得更透彻。”徒弟杜钦彬说。

长年累月坐在狭小的驾驶室里,郑贞良患上了严重的腰肌劳损。同事曾好心劝他:“你干了这么多年,可以向领导提一提,换个轻松的岗位。”郑贞良却说:“我是一名党员,一名劳模,我不能开这个口。”

2017年下半年,领导想提任他为生产科副科长,调离机械操作岗位。然而,郑贞良并不“领情”,多次找领导反映,坚信自己身体可以。

今年,郑贞良还是转岗了——福州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生活垃圾“零填埋”,机械操作工种也因此退出了历史舞台。但郑贞良依旧停不下来,除了每天监管覆土覆绿,还主动承担起路基厢维护、飞灰填埋库区机械用油采购等事务,在垃圾场来回奔波,每天的步数都在1万步以上。

郑贞良多年的付出,得到了肯定。他曾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劳模、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,还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。“这次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,是至高无上的荣誉。我要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,把荣誉化为工作的动力,推动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,继续为福建、福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。”郑贞良说。

Copyright ©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权所有: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
闽ICP备05022042号
(浏览本网主页,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920*1080)